摘要:关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、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发起、推动、恢复繁体字;征集百万人签名活动研讨会。

“端午节”是古老的传统节日,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那么在这龙舟竞渡、吃粽子,纪念满腔爱国精神屈原的日子里,我们大家都想一下,在那古老的年代,古老的汉字是什么样的,又有怎样的非凡意义呢。
中国汉字的演化是从象形文字 → 甲骨文 → 大篆 → 小篆 → 隶书→ 草书,到汉、晋才以楷书形式基本定型。
而如今中国汉字几千年里一直在简化,当时是以三个出发点,第一:利于扫盲。第二:可减少汉字总数字。第三:书写简便快捷。其中除了第三书写简单快捷有些时效性外,基本都是没有时效的,书写简便虽然有实效,却也因为计算机的使用而大打折扣。

司空白曾说:“有心才有爱,有水才有雲”,而现在“恋”时有“心”,无“心”是“爱”了。现在的鱼(魚)都不在水里游了,原来有“門”才能“開”,现在“開”而无“门”了。
所以书写简便其实打乱了汉字的识字原则,因简害义,因字形简化而造成误写误识,减损了汉字原有的美感。
2013年11月26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孔府考察。在参观孔子研究院时,他说: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,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。座谈会上,习近平讲到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戕害。习近平说,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,要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有鉴别地加以对待,有扬弃地予以继承。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时期改革的力量。

所以“中国华艺国学馆”正式倡导恢复部分繁体字,把有损于古今文化的历史传承,创伤了汉字两千多年来基本稳定的历史链条重新恢复、重建。
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联手行动起来。兹定于2015年6月20号下午两点在华艺国学馆举行“關于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暨發起、推動、恢複繁體字,征集百萬人簽名”活动研讨会。
活动开始时间:6月20日下午14:00
联 系 人:王 萍
报名热线:010-84333226
讲座地点:朝阳区东苇路小店华艺家居
(公交车乘:586、640、641、672、688、854、857在小店路口站下,如开车可导航“华艺家居”)
